;
王兆靖点点头,几天下来,他的不服气已经变成了真心佩服,言语和态度也有了和从前不一样的变化。
“王兆靖,你家是书香门第,我说句得罪人的话,学武这个对你家来说是下贱事吧,怎么你的武艺这么好?”这是赵进憋了很久的疑问。
这个时代文人地位无比高崇,而有了功名的文士更了不得,至于中了进士,又在都察院做御史的清流,已经算是文人的第一流了,这样的清贵门第,就算子弟武,要知道就算总兵一级的头等武将,在文臣眼里也不过是一条狗,有这个对比,进士出身,京官清流的嫡子学武,说是惊世骇俗都不为过。
而且这几天接触下来,王兆靖可不是那种无能纨绔,他这个年纪的少年,居然就如此坚忍、冷静、聪慧,而且相对于同龄人来说,人情精熟,这样的人读书肯定不是无能。
其实赵进问出这个问题之后,也觉得不妥,这不就是暗地里说对方读书天资不够吗?
以王兆靖的聪慧,当然听出这层意思了,白净的脸庞顿时涨的通红,成年人可能会忍下来,尤其是现在想要交好对方的时候,可这个年纪正是争强好胜,一被人看轻怎么忍得住,当即抬高了声音解释,好在这时候场中比武已经打到了十六强,因为有不少新人打上来,叫好喝彩声连连响起,根本没人注意到这边。
“家父和家中长辈都说我是读书种子,现在去考院试,肯定能考中秀才,家父还说他当年写文章还不如我现在,说我沉淀几年,中举也不难。”
看王兆靖说的激动,而且搬出了他父亲和长辈,倒不像是假的,不过赵进对这个时代的科举体系也有大概的了解,府县院试这一关好过,有财有势有人情,弄个秀才功名不难,可到了举人那一关就不容易了,连赵进这种武夫之家都听过“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这金银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说考中举人和考中进士的难度。
秀才众多,中举的比例却很小,十几万秀才,一科取千把举人,而举人进行会试然后殿试考取进士、同进士,几千或千把举人取百余甚至几百进士,这个比率相对于秀才考中举人的比例就要高多了。
而且王兆靖当年在京师,是北直隶,现在回徐州,是南直隶,南北直隶是天下中枢,秀才比其他行省要多很多,江南更是文气鼎盛,多到秀才考乡试还要来一次预选,也就是督学御史主持的考试,过了这一关,才有资格考举人。
这么低的比例,这么难的考试,居然说能中举,好大的口气,如果被其他人听到,赵进的同龄人大部分听不懂,而成年人则会以为这是哄孩子的言语,不必当真。
但赵进不这么认为,以王家这样的书香门第,做事都有分寸,把孩子夸的过分,到时候如果没有考中,那可就成了士林里的大笑话,而且王家也不像是哄孩子的人,王兆靖每天下这么大功夫在武技上,凭什么要哄他说能考中举人?这么说,必然有这么说的根据。
赵进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到赵进的反应并不是敷衍,而是相信的样子,王兆靖这才放松了不少,看来他很怕别人说他学武是因为学文不成。
“其实开始我也觉得奇怪,听家母说,家父小时候是打算让我学文走他的路子的,可进京第三年就改了主意,说让我学武,好多人都觉得奇怪,还有很多和我们家亲近的来劝阻,家父始终坚持,好在,这些年小弟读书和练武都没有耽误,长辈们这才松了口气。”王兆靖详细说道。
一个文臣,还是进士出身的京官清流,居然起了让自家孩子学武的念头,这还真是奇怪。
不过赵进还是笑着说了句:“王兆靖你还真是文武双全。”
“过奖,赵兄过奖了。”文武双全可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技能之一,王兆靖听了之后很高兴。
比武场上董冰峰已经打掉了孙大雷,进入四强,别看他的棍术华而不实,但昨天更多的是轻敌,谨慎起来不那么贸然出招,凭着他的身体和训练,胜利并不难,另一场是陈n和石满强,陈n的胜面差不多有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