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日,赵岩终于回到了长郸城。
去时方才九月初,归来已是十一月。
在船上的数日,赵岩也批阅了一些奏折。
其中,原二皇子、泰国公赵泰派遣杀手刺杀赵岩的事情已查个水落石出。
中书省认为赵泰罪大恶极,应处以斩刑,但看在张太后的情份上,决定将其贬为平民,流放至琼州。
基于此,张太后还特地给赵岩写了一封感谢信。
而唯一的意外情况是,御史大夫上官不悦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悦,连续上奏,要求将赵泰处于斩刑。
毕竟,赵泰拥有皇室血脉,若有人想要造反,完全可以打他的旗号。
赵岩自知上官不悦的建议是为朝廷大业考虑。但赵岩一想到赵泰的智商,当即就驳回了他的建议。
像赵泰这种人,如果能造反成功,那大周皇位上坐着的肯定是智商着足足有八位女医。这些女医乃是后宫专属,医术堪比太医。
赵岩大惊,问道:“莫非母后生病了?”
就在这时,张太后红光满面地走了出来,其气色看上去比奔波劳累的赵岩都好,根本不像有病之人。
“陛下,你总算回来了!”张太后笑着说道,然后走过来很自然地拉住了陆念薇的手。
“云妃,在外面奔波了一个多月,你也辛苦了!”张太后望着陆念薇,满眼都是疼爱。
云妃?
赵岩一愣,这才想起来陆念薇的封号乃是云妃。
赵岩疑惑地问道:“母后,朕观你精神抖擞,不像染疾,为何招来这么多女医?”
张太后满脸笑意,道:“这些女医,乃是为云妃准备的,你们外出了一个多月,难道就没干点儿正事儿,没准就怀上龙种了呢!”
陆念薇俏脸一红,害羞地直想钻到地缝里去。
赵岩也乐了,但这种事情可遇而不可求,哪有那么快啊!
张太后先是催婚,又是催生,真是将她做太后的职责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在张太后的眼里,现在的后宫没有比陆念薇生子更重要的事情了。
赵岩与张太后寒暄了几句日常后,便前往垂拱殿了。
目前,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垂拱殿,玉案之上,放着一个厚厚的本子,本子封面处,写着五个大字:新政二百条。
这是赵岩利用一个多月时间整理出来的大周变革思路。
在新政二百条中,涉及财政、官制、兵制、税赋等多个领域。
任意一条拿出来,都无疑于在大周掀起一场风暴。
有些变革条例,赵岩写得非常大胆,但到底能不能实现,能不能达到赵岩理想中的状态,他心里也并没有谱。
但变法之途,一旦开始,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在昨晚,新政二百条的三本抄录本,已经被喜子分别送到了萧敬业、刘朝同、潘文岳这三人的府中。
并且,赵岩专门交待,三人不得将新政二百条拿给任何人观看,违者斩。
一旦一些不成熟的改革建议传播出去,大周朝廷很有可能出现难以挽救的乱象。
此三人办事素来稳重,乃是商量的最佳对象。
若是让杨兴怀或上官不悦看到新政二百条,依照他们的火爆脾气,估计昨晚即使翻宫门也要找到赵岩论一论。
片刻后,萧敬业、刘朝同、潘文岳三人来到了垂拱殿。
三人神色萎靡,各个顶着一个黑眼圈,齐齐地向赵岩拱手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赵岩一愣,笑问道:“三位,为何气色如此之差,昨晚没有睡好吗?”
萧敬业一脸苦相,道:“陛下,自昨晚见到你写的新政二百条,我们三个压根就没睡觉。”
赵岩摆了摆手,示意三人坐下。
然后喜子给三人各端上了一盏茶后,便主动退到了殿门外。
赵岩轻呡一口茶,说道:“你们都分别讲一讲吧!”
刘朝同率先说道:“陛下的新政二百条,核心要义其实只有三点。”
“其一,若要保证我大周国泰民安,成就千秋盛世,必须实行新政。”
“其二,新政的核心是:与百姓放利,与士子巨商争利。”
“其三,新政无外乎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冗官,第二,冗兵;第三,冗制。”
“这次新政最大的受益者是百姓。其次是朝廷。但最大的受害者却是整个士大夫阶层,而执行此政策的正是士大夫官员,臣认为此新政策略难以落地,实在太冒险了!”
解决冗官,就意味着要减少官员数量,几乎是砸碎了很多官员的铁饭碗。
解决冗兵,就意味这要缩减地方上很多战斗力不强的士兵,这对一些靠克扣军饷赚钱的官员来说,又是一个打击。
至于冗制,是要改良官员的选拔机制,难度无疑会提高,让更多原本可以鲤鱼跃龙门的士子们和享受恩荫制度的官员丧失特权。
赵岩的新政核心是改革,但改革的条条政策,却都是在削弱士大夫阶层的实力与特权。
潘文岳作为最了解赵岩想法的人,他开口道:“臣认为陛下的新政策略是正确的,但是,一旦执行的没有那么顺利,将会给我大周带来空前的灾难,甚至于会出现各种造反事件。”
“先帝曾经也有过一段改革,但改革的核心乃是与民争利,此政策的好处是,朝廷掌控着绝对的权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但陛下的想法,乃是损害了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