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晚饭后,李韶华半躺在床上,抱着电脑看报告,周行之清扫完垃圾走进来,瞧李韶华的眉头越皱越深,心里有几分不自在。他坐在床上,问,“怎么还看?快休息会儿吧。”
李韶华现在是事务所里的高级经理。每一份报告都由小组负责人出具,然后经由项目经理核对,最后则会到高级经理这里最后审查。很多高级经理都把检查报告的指责全权托付给项目经理,而李韶华却不假人手。这点让整个事务所的人都很是钦佩,同时又心惊胆战。
李韶华抬眼瞥了一眼周行之,说,“这报告你看过了?”
内资所不比外资所,虽不及国企央企银行般的等级森严,但高级经理与项目经理之间,也算是泾渭分明。
周行之做李韶华的下属久了,一听他说起工作还是会下意识的僵硬几分,可五年的磨砺又让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摆布的初生毛犊。他顿了顿,把电脑从李韶华身上拽走,带着少见的强势和不容拒绝,说,“快休息,有什么事儿明天再说。”
李韶华没反抗,在这种显而易见的为他好的事情上,他总算学会了顺从。
周行之趟到床上,伸出胳膊示意李韶华来自己怀里,李韶华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进去,随即周行之用胳膊将他整个圈起。
常年从事审计行业,李韶华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起初刚在一起时,每次被电话吵起来,周行之总会一板一眼的对他讲,“本来下班就晚,回到家就别工作了。”
李韶华则会冷哼一声,说,“嫌烦自己睡去?”
后来,周行之自己也升了项目经理,渐渐业务繁忙,逐渐明白了李韶华当初的压力和责任。但饶是如此,他依旧每晚手机静音,不是因为自己,而是怕影响李韶华本就少的可怜的睡眠。
周行之听着李韶华的呼吸逐渐沉重悠长,伸出手将床头柜上的手机拿过来,打开微信,第三个对话框是陆琦发来的。
周行之看着这个对话框,思绪回到刚进事务所时做实习生的光景。
他出生在高考大省,拼尽了全力也只去了个普通院校金融系读本科。心有不甘的他一门心思考上财的研究生,可惜天不遂人愿,白白浪费了整整一年的努力。
考研结束后,他别无法门,家庭条件不允许gap一年二战上财,只得四处投简历,带着些背水一战的孤勇,过五关斩六将进了第一大内资所te事务所,被分配到李韶华带的项目上,不远万里千里随他迢迢去了成都的项目。
在项目上,他认识了同为实习生的陆琦。那时候的陆琦,正是他最羡慕的那类人,上财的本硕,大城市的出身,且是个极其漂亮的o,无论在哪都属于风光无限的那类。
许是天之骄子的自持自傲,当得知项目经理只是个beta时,陆琦眼中的不屑简直可以溢出来。
周行之对此百般无奈,却又无从劝阻。再好的关系,倘若涉及到二十几年的习惯和秉性,也是没法子帮忙改正的,更何况那时他自觉与陆琦是云泥之别,怎敢劝阻。在这点上,周行之从不自作多情。
李韶华自然知道陆琦的不屑一顾,可素来的教育和o保护法让他不好拿陆琦开涮,只得一肚子火窝在心里,心道,不过是个实习生,到时候项目结束不留用也就罢了。
陆琦后来又不知从哪位前辈那里,得知了李韶华这些年做过的荒唐事,每每面对李韶华,白眼都快翻上了天,却总也得不到个回应。
在这点上,周行之都很佩服李韶华。这样一个骄傲的人,竟能容忍这么久。
再后来,他们组实在忙不过来,便开始着手招新的实习生。李韶华一个人管着近三十人的团队,无暇顾及这种小事,便让周行之和陆琦发广告招人。
周行之一周收了几百份简历,从985两财一贸的硕士到普通的本科生应有尽有,能放心选的却寥寥无几。
最后,他费了半天劲,排出来了前五名,拿给李韶华过目。
李韶华看了眼电脑里的五份简历,对周行之和陆琦说,“你们fail了两个国家会计学院的研究生,二十三个top十高校的本科生,以及十几个留学生,能告诉我,你们在选人的时候,拿的是什么标准。”
周行之和陆琦当时拿不准李韶华的秉性,听到这话后皆是一愣。
周行之踟躇片刻,说,“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肯定是选以前实习过的,一过来就能干活的。”
李韶华点点头,说,“这就是学生思维和职场的不同之处。”
李韶华转了转旋转椅,面向他俩,徐徐说,“你们读书时,会很在意自己的学校、学历,以及成绩,孜孜以求,把分数和名校光环看得极重。这没有错,这只是当时的你们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也是你们最能把握和抓住的东西。”李韶华顿了顿,接着讲,“但这些又都只是阶段性的。当你们跳出校园,逐渐由学生思维转变为职场思维后就会发现,你以前在意的那些东西,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学校和学历的确是找工作时的考量因素,但绝不是最关键的所在。”
李韶华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公司要的。永远能干活的人,就像当下的你们,比起有着名校光环的学生,你们更想要的是能替你们分担工作的伙伴。”
李韶华将椅子转回去,目光重新回到屏幕前的excel中,轻声说,“极少有学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招聘市场和求职市场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