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施凯文”的百元打赏,谢谢~~·
——————
虽然从后续的消息看,朱慈烺在三河的缓兵之计好像是成功了,豪格驻兵三河,白广恩也还没有撤回来,还在三河附近盘桓,不过局势并没有缓解,依然处在极度的危险中,而京畿的调兵遣将和运河防线的构筑,一点马虎都不能有,否则必然前功尽弃,从这一点上来说,朱慈烺对京师朝廷、对内阁和六部并不是太放心,虽然就整个防御计划,他和兵部尚书冯元飚,两位侍郎吴甡和张凤翔讨论过很多次,并确定了最后的方案,但现在吴甡不在京师,兵部尚书冯元飚和侍郎张凤翔能不能顶住各方的压力,坚决执行他们讨论过无数次,最为稳妥的那套方案,却是一个未知数,一旦放弃,朝廷作出一些不应该有的昏招,局势就会变的出来,对太子的策略提出质疑和反对。
兵部尚书冯元飚欣慰,在点头的同时,忍不住又剧烈的咳嗽。
御座上,崇祯帝微微点头,太子的话,令他重新坚定了一些信心,于是他环视众臣,目光最后落到了首辅周延儒的脸上,严肃问:“周先生以为如何?”
刚才殿中争吵的激烈,但周延儒从未加入,不但他,就是次辅陈演也是默默--作为内阁的头号和二号人物,两人从不轻易参与朝堂的争吵,但使他们对某件事有意见,不用他们出手,自有下面的人为他们当代理,尤其他们清楚的知道,兵部尚书冯元飚所说的一切,其实都是太子的意见,两人就在殿中的太子。
朱慈烺却神色不变,陈演所担忧的,并非是新鲜,最初制定三道防线时,参谋司就已经想到了,十一月还不会冰封,但如果是十二月,那运河冰封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百,如果建虏十二月入塞,大明只能通过天津武清香河通州四地,加上修建的十六处棱堡,对建虏的入塞大军进行凝滞,但却不能像现在一样,阻止建虏大军通过运河,这也是要修建第三道、也就是河间府防线的原因。
不过如果建虏是十二月入塞,那么大明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是长城防线绝对不会这么快就被建虏攻破,不需要多,只需要有三到五天的预警时间,京畿地区散落在乡间的百姓就能逃难到京师或者保定之类的大城中,各个州府也能准备,等建虏突破长城,到了京畿,京畿防线再凝滞建虏三到五天,如此就有将近十天的预警时间,足以保证京畿之南,河间府之北的大部分百姓撤退到安全的大城中,从而实现从蓟州到河间府,将近七百里之内的坚壁清野。
如此情况下,建虏无法从乡野获得军需,那么就只能攻城。
只要各地守将坚勇,利用加固后的城墙和新招募的乡勇,令建虏付出代价,推着时间的推移,建虏会越来越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