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山之后,每日在铁山往义州的使清贡道上,都有背悬着竹筒的传驿策马驰骋。
今日是正使闵廷爀到了凤山,明日是到了平(屏蔽)壤,后日是到了安州。总之是每日一报,天天都在向义州通报消息。
洪大守也感觉到了行期的来临,一面打包衣服铺盖,一面通知金斗吉准备动身。五峯山上的六孙很准时的在第九天送来了三百两的兑票,金斗吉转头就给了洪大守。
他也不知道走的什么门路,乱七八糟的东西买了不少。甚至还专门去买了许多螺钿漆盒,满满当当的装了两大包货物。自己牵了一匹马,就准备出发了。
李朝曾经也有过肩高一米四一米五以上的上等战马,这是元代的马政遗留给李朝的财产之一。尤其是在耽罗,也就是济州岛上,属于当时元代在北方最大的官营牧场之一。
最多时曾经育有马匹八万以上,并经由元政府从中亚和西亚地区引进优良马种,与当地的蒙古马种杂交,培育出了相当适合东亚北方的耽罗马。
在太(屏蔽)祖李成桂时期,精锐敢战的骑兵动则五千骑、八千骑。高丽末期李成桂统帅五万人北伐大明的时候,骑兵数量众多,极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
可惜李成桂和李芳远碰上了朱元璋以及朱棣这两个狠人,狠到什么地步呢?
短短十余年间,从李朝强行逼迫采购军马十万匹以上。尤其是朱棣多次北向蒙古,需要大量的军马,一再向李朝勒索。
最后李朝上表,别的内容可以不去管,有一句很心酸。李朝全国的好马都送给大明了,国内剩下的马还不如细犬高,只能拿来担粪,耕田都拉不动轻犁了。
细犬就是东亚地区古代的一种猎犬,苏东坡也写过“左牵黄,右擎苍”的句子,那个黄就是指的细犬。
总归就是李朝此后的马只有高大的狗那么高了,可狗终究是狗,高了也就一米吧。
很形象,洪大守眼前的这匹马肩高真的就只有一米一,说他是马吧那也真的是,可怎么看怎么像一条大点的狗。
朱元璋和朱棣活活把李朝的马给弄成了狗,毁灭性的消除了李朝的进攻性。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好!
“这马哪儿寻摸来着?”看着这匹称得上可爱,却已经成年的朝(屏蔽)鲜马,洪大守突然觉得如果自己哪天上战场骑这种马该是一副多么清奇的画面。
“别提了,我去驿站里想去弄头他们汰换下来的驿马,挑来挑去,这是最好的!”
“这是铁山驿站最好的马?”连林尚沃都惊了。
“可不是嘛,得亏我跟站里的书吏是老相识,他们给我报了一个蹄疾,然后把这马转手腾退给了我。”
“在册的驿马他们也敢私卖?”
“不就是银子的事嘛。每年汰换的驿马好几十头,都要供应使节团。一趟燕京走下来,报病死的就不知道多少,一多半都进了令监家的马厩。也形成了一个小村镇。
歪歪扭扭的绕着驿站的三面搭建了不少草屋和木屋,街道也只是铺了碎石子的土路,除了驿站看起来像模像样以外,其他房屋低矮破旧,不值一提。
金斗吉轻车熟路的走进驿站,站里有两个铺兵,指挥着四五个官奴婢搬着草料。马厩里总有那么上百条狗,不对,是上百匹马。
在人头里找了找,金斗吉就找到一个头戴纱帽身穿布衣的中年男子,不过就冲那个窄檐来看,也就是个中人。
两个人叽里咕噜了几句,那个中人就被金斗吉带到了洪大守面前。
“洪老爷,小的是铁川站的书吏,不知道老爷想买什么马?”
“你先带我看看吧。”洪大守拽过金斗吉,让他头前带路。
主要是洪大守不懂马,有人把马的齿口一看,就是两年马三年马。有人只看看马蹄,就能判断这马能不能走远路。
可相马是技术活,没学过的当然两眼一抹黑。更何况还是在这种矬子里面挑高个,一堆一米一或者一米的马,真的就和玩具一样,怎么挑嘛!
“你会挑马嘛?我可一点儿都不会。”洪大守悄悄和金斗吉说着,一边又装模作样陪着林尚沃对马指指点点。
一百多匹马,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走马观花,逛一圈要不了多久。
“我心里有数了。”金斗吉像是打包票一样,给了洪大守会心一笑。
“前头那头栗色的是去年补进来的?”几人离开马厩,金斗吉就问了起来。
“前头栗色的,哦哦哦,那头是去年补进来的,四岁的马,骑乘肯定没问题。”
那个书吏赶忙让一个官奴婢去把马牵了出来,普普通通,毫无龙马之姿。可旁边的林尚沃竟然也点了点头,认为还行。
“林老弟,你也觉得行?”
“和我们商团里去燕京的驮马差不多,你看他的鼻孔自然湿润,没有流涕,说明马况很好,没有暗疾。”
林尚沃说的挺像那么一回事,洪大守反正没看出来那个鼻孔有什么稀奇。但既然金斗吉和林尚沃都觉得可以,洪大守也就准备掏钱。
“老许,算便宜点儿,洪老爷是这次闵大使的随员,以后要当官的。”
“晓得晓得,还是二十五两走官账,剩下的多给五十两就行。”
得!洪大守的面子就值十两!
:多扯一句,元代在南方的三大马场之一的庐州牧很早就落入了朱元璋的手里。而作为南方的最大的马场之一,极盛时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