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不知道宁县,这是一个比较穷的地方,十五年前,政府派了一批官员下乡视察,县长为了通过视察,找了一批工匠修建学校,当时我们村子里没有学校,村里的小孩子都是在一位上过学的姐姐家里学习文化,没有书本,没有黑板,都是靠姐姐讲,他们听。
短时间内建一座学校,并不可能,大家都不愿意干,觉得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毕竟学校盖起来是要给孩子们上学的,可是那些官员才不管那么多,不去干就带人到家里去打人,闹事,让人不得安生,迫不得已大家去了,当时建造的材料都很劣质的,建造了一半就塌了,我爸爸还有和他一起干活的另外四个人都在那次塌方中砸死了。”
记者说,“建学校上级都会拨款的吧,怎么会没学校?”
那十六七岁的孩子笑笑,“钱应该是装进了个人口袋了吧。”
这句说的隐晦,但是又很直白。
让人一下就听得出,装进个人口袋是什么意思。
记者继续问,“当时这件事是怎么解决的?
难道来巡查官员都不上报解决吗?”
“解决了,来巡查的官员不但不上报,还帮着始作俑者掩盖真相。”
采访到这里,大家基本已经知道是怎么一会儿事情了。
“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对死者做出了哪些补偿?”
记者问。
这时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上来,说,“哪有什么补偿,不但没有补偿,还不准我们说出去,谁敢张扬,就拆谁家的房子。”
这让记者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这也太过分了! 以前的科技不发达,也没有现在发达的网络,又是深山区,很容易被掩盖。
年迈的老人,老泪纵横,“我就一个儿子,在那次的事故中砸死的,我去要说法,不但不理会,还对我们拳打脚踢,恶言威胁。”
说着老人撩起袖子,胳膊上一个十几公分长的大疤痕,“这是当时那些人用锄头给我砍的。”
疤痕虽然已经愈合,但是因为没有好好的处理过,愈合的并不平整,显得有几分狰狞。
“我们这些人都是当时死者的家属,我们来不是闹事,就是想要个说法,虽然过去了很久,还是想要对为死去的人讨个公道。”
老人擦了眼泪,满脸的褶子,粗糙的手掌,让看的人都忍不动容。
经过大媒体这样一宣传,只两个小时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也很快被上级重视。
线下吃瓜民众也对此事做了深扒,十五年前是哪位官员去巡视的?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就连当时县级官员都没有这么大的重视,人们了起来。
不敢置信父亲是这样的人。
她们只知道这位父亲重男轻女,但是却没有想过还干这样的事情。
“这太不可思议了。”
二女儿也表示不敢相信的父亲竟然这么丧尽天良。
周夫人坐在角落里不吭声,也不发表任何意见,作为女儿被母亲喊话,她不得不来,但是从未想过要为这位父亲做些什么。
她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要生在这个家庭里?
“这一定是有人要陷害他,不然这么久远的事情怎么会被扒出来?
还被扒的这么彻底?”
顾母虽然惊恐此时的爆出,但是作为一位贤内助,也算冷静,“把事情闹的这么不可收拾,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操作。”
那些人忽然出现,并且通过各大媒体爆出,现场采访展现那些受害人的可怜,博取同情,广大民众讨要说法给政府施压,一环扣环,让他们措手不及。
如果没有人操作,根本不可能这么迅速发展成这样。
“爸爸得罪什么人了吗?”
顾北问。
顾母摇头,“我也不知道,在官场上难免会有磕碰,但是不至于费那么大的心思,去挖一件这么久远的事情。”
“现在不是追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应该是想,怎么解决,闹得这么凶,一旦查实,肯定会重罚。”
以这种方式爆出来,为了安抚民心,上面一定会严处。
“各位妹妹我们的父亲遇到事了,我们得想办法救人。”
大女儿对再做的各位妹妹说。
“怎么救?”
二女儿反问。
她接到电话的时候,她丈夫是不让她过来的,还说了一句,“你怎么会是他女儿?”
明显也是对此事不满。
连带着也会看不起她的。
如果可以选择,她也不想出生在顾家,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
不是她没良心,连自己的父亲都不顾,而是她不是在顾家成长的,对顾家没有什么感情,也没有受到父母的重视,没体会过亲情,她丈夫和周淮厚差不多,都是正直之人,不愿意和顾家有来往。
“我丈夫官不大,恐怕是帮不上什么忙,家里还有事情,我就先走。”
二女儿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顾北一下子就火了,拦住她,“二姐,你可是爸爸的女儿,你连父亲都不顾,还有良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