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南来北往的货船,洛阳城中的物价一下子上涨起来,一天一个价格。东郊被淹,城中如今连新鲜的蔬果,都成了稀罕物。
到了中旬,这场雨终于停止。取而代之的,是难耐的酷暑,以及遗留下许多问题需要善后。
天空中连半片云朵也瞧不见,太阳挂在空中散发着热力,蒸腾着大地的水汽。在这样的暴晒之下,树木花草都恹恹地耷拉下来,没有一丝凉风。
整个洛阳城,仿佛笼罩在一个巨大无比的罩子中,闷热难耐。
司天监手持象牙笏板,面色凝重地候在御书房外,等待皇帝召见。
“宣,司天监觐见。”
庆隆帝揉了揉眉心,坐在龙椅上发问:“你看了星象,接下来会如何?”
“回陛下的话,酷暑已至。”司天监恭敬回话:“根据我们的推测,会持续至八月,可盼缓解。”
也就是说,涝灾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旱灾。
待司天监退下后,庆隆帝紧急宣了朝中重臣,共同商议对策。接踵而至的灾害,会影响到庶民百姓的生计,一个不好,就会生出乱子。
这,可不是小事。
而在酷热笼罩下的洛阳城,人们各自有着盘算和计较。
黑心眼的商人,总想着利用这难得的天时多牟取一些利润;百姓们,尽可能的暗中囤积着生活所需的物资,如米面粮油;权贵公侯之家,大肆采买商队的各色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朝廷百官,也要面对开门七件事,菜米油盐酱醋茶。各自都找着关系和门路,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多备着一些。
京城的人们,经历的事比其他地方的多,长期生活在权力中心,触觉也要敏锐得多。
随着灾民的不断涌入,就算户部在庆隆帝的命令下,强自抑着米价,百姓们的心头也不安稳。总想趁眼下价格还正常的时候,多买一些在自家中放着。
原因很简单,北方遭了灾,这个秋天势必没有收成。放眼整个高芒,今年的粮食将相当吃紧。
幸好前几年风调雨顺,用来救灾或军用的通仓里粮食丰盈。
但这个道理,朝廷百官懂得,百姓们却不懂。他们宁愿将家中所有的闲钱都用来购粮,也不愿面对有可能到来的断粮。
这么一来,京中的米面粮油铺子前,从早上一开门,就排起了长长的购粮队伍。
因户部的命令,商人们看着到手的银钱赚不了,难免有些叫苦连天。有些商家便擅自停业,囤着粮食观望。
这么一来,百姓们更加人心惶惶,担忧买不到粮食度日。
而那些灾民们,一路向南逃难而来,身无长物拖家带口。只能指望着城里搭起的粥铺,来勉强果腹。
在这样的情势下,管着天下粮仓的司农寺,便成了各方势力打主意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