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米花美术馆。
这里正在举办中世纪美术展,一共有“天空”、“海洋”、“大地”和“地狱”四个展馆。
发生命案的是,据说下午暂时闭馆了一段时间的地狱展馆。
而死者,正是刚刚收购了这家美术馆的大金主,真中老板。
这个世界上的群众对刑事案件始终抱有一种如同追连续剧一般的异常热情,而一个财团老板的离奇死亡,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新闻热点。
所以,当林新一率领的鉴识课和目暮警官带领的搜查一课,组成的联合调查队伍到达案发现场的时候...
那些赶着凑热闹的吃瓜群众,以及少数嗅觉极为敏锐的媒体记者,已经架设好了长枪短炮,围堵在了米花美术馆门口。
“毛利小姐,注意,实训现在就要开始了。”
还没下警车,林新一就认真地对坐在身旁的毛利兰开始了教学:
“进入现场前的第一步,知道是什么吗?”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这位态度认真的好学生流畅地说出标准回答:
“封锁出入口,保护现场,防止现场及其物证、痕迹遭到毁坏和遗失。”
毛利兰回答得非常认真。
但林新一却是摇了摇头,开玩笑似地笑出声来:
“哈哈,那是现场勘查的第一步。”
“进入现场前的第一步,是注意围观的群众和媒体,维护好警务人员的形象。”
说着,他直接给毛利兰递上一个口罩:
“把口罩戴上。”
“等会下车被群众和媒体拍照的时候,不要停留,不要说话,跟着队伍直接进案发现场,不要四处张望。”
“哎?”毛利兰微微一愣,有些反应不过来:“这、这有必要吗?”
她以前看着工藤查案的时候,那位名侦探可从来不会避着媒体,在旁边暂作休息。
同行的技侦同事一边寻找痕迹一边聊天,不经意地讲了个笑话,把他和另外几个同事都逗笑了。
笑容大概持续了几秒,然后他们就继续各忙各的去了。
但这一幕被围观记者拍到,传到网上,引起关注,上了热搜,味道可就变了。
那新闻标题...打出来都容易和谐。
总之,在林新一加班熬夜侦破案件、努力帮死者找出真凶的同时...
网友们正在慷慨激昂地敲着键盘,骂他残忍冷血、没有人性、丧尽天良、劣于牲畜。
一句话,生而为人,你该抱歉。
如果不是林新一那时候因为查案太忙没时间接骚扰电话,估计早就被人肉到他个人信息的正义使者们骂到辞职不干了。
事后领导倒是也没处罚他和另外几个同事,但批判教育总是少不了的。
从此之后,以他为反面典型,大家都知道严格的表情管理有多么重要了。
林新一对此也很无奈:
作为法医,当然得对案件有所重视,得用心倾听死者的声音,感受死者的痛苦。
但是这重视可不是放在脸上,而是体现在勘察工作的认真程度上的。
要他每次出现场都得摆出一副痛心疾首、严肃愤怒的模样...那就真的有些形式主义了。
毕竟,就像光屁股根本没办法让肛肠科医生尴尬...
对他们这种每天和尸体打交道的人来说,出命案现场,真的就只是日常工作罢了。
同事间在工作间隙聊天讲个笑话,很正常。
更何况,那个笑话...
真的很好笑啊。
“唉...我当年就不该摘那个口罩。”
回想起过去的事情,林新一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
他很快就要成为全职的警视厅管理官,有些细节,还是得再注意起来才行。
虽然对破案没啥帮助,但这种表面功夫,该搞的还是要搞。
“大家都戴上口罩,整理仪容仪态。”
“把你们在警校训练的队列功夫拿出来,走路的时候有纪律、有精神一点,不要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搞的像是过来郊游一样!”
下了警车,林新一给自己戴上口罩,又跟鉴识课的警员们这样说道。
他今天刚用了几个极为宝贵的开除指标,威风正盛。
警员们不敢质疑,当即整理好警容警貌,排出两列还算整齐的纵队。
林新一一袭黑色正装,身形挺拔、神情淡漠、目光直指前方。
毛利兰今天来警视厅参加警员培训,也特意把不合时宜的校服,换成了一身比较正式的女款西服套裙。
她用口罩遮住了自己年轻稚嫩的脸庞,配合着林新一的指示,拿出自己以往进入空手道赛场的坚定气魄。
就像是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这位其实只学了一天刑侦的少女,顿时显得无比干练。
她和林新一并肩在前带队,身后还有警犬系能力最强、卖相最好的大狗凯撒,昂首摆尾,漫步跟随。
而那些跟在后面的警员们虽然步伐走得不是很齐,但他们至少排出了纵队,走出了纪律。
他们有的牵着警犬,有的提着摄影包,有的拎着勘察箱,步履坚定地排成队伍杀进现场,看着就很有一种专业团队的模样。
这样一搞,鉴识课的形象马上就支棱起来了。
就像靠宣传能力吸引无数精神国民的人类灯塔,虽然实质上也就那样,但至少看起来很好。
于是,无论是围观群众还是到场记者,他们都不禁被林新一率领的这支“强军”吸引了目光,并在心中暗加赞赏。
而与鉴识课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