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李绮节连忙移开目光,心中暗暗道:这孟秀才生得一副浓眉大眼,笑起来憨憨的,带着一股傻气,实在不像个聪慧狡黠的神童,怎么看,都像个不拘小节的马大哈。
等张大少奶奶在李家摆足了大户人家少奶奶的款儿,告辞离去后,李大伯正好从镇上回来,李子恒听到门外铃铛响,第一个蹦出去迎接。
周氏和五娘子看到李子恒的猴急样儿,相视一笑。
李绮节心中愈发好奇,提起裙角,也跟了出去。
迎面正好看到李大伯和李乙兄弟俩一边往里走,一边商量着去谁家上门求亲的事。
李子恒眼巴巴地跟在父亲和大伯身后,神情又是欢喜又是急躁,像一只爬上爬下的绿皮猴子,恨不能窜到房顶上去。
李绮节恍惚间听到一个孟字,心头霎时雪亮一片:李子恒瞧上孟春芳了!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出城那晚,孟春芳压根没和李子恒说过话啊?为了避嫌,孟春芳上船的时候,李子恒已经躲出去了。下船的时候,他也是最先上岸的。两人全程连个对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说话或者别的什么了。
李子恒怎么就一眼瞧中孟春芳了?还在几天内说动李乙为他提亲?
李绮节暗暗啧啧道:没想到啊,没想到,一直以为老哥只是个没心没肺沉浸于甜食的半大少年,没想到少年的手脚这么快,前一天才刚刚窥见人家小娘子几眼,没几天的工夫,已经连提亲的彩礼都要预备好了!
谁说古人含蓄慢热来着?古人看对眼了,下一步就是直接成亲生娃!绝不耍流氓!
很显然,五娘子和孟云晖今天上门来,就是为了和李乙、周氏商量去孟家求亲的事。
趁着李大伯、李乙和五娘子说笑,李绮节私下里找到笑容满面的李子恒,打趣道:“大哥,你是不是要去间壁孟姐姐家提亲?“
李子恒笑得合不拢嘴,点点头,坦然承认。
李绮节想起孟娘子的为人,有些忧心:“恭喜哥哥,只是孟娘子那边,怕是不大好说话。“
李子恒嘿嘿一笑,眼里闪过一丝精明之色,左顾右盼一番,见四下里没有外人,悄声道:“我托五娘子去孟家问过了,七娘……七娘她家的长辈都同意了。“
按着瑶江县的规矩,求亲要么找媒人,要么找两家都熟识的亲戚代为说和。李子恒没有去求媒人,辗转找到五娘子,也是用心良苦。
孟娘子含辛茹苦把孟春芳养大,为了培养孟春芳,投入了大笔钱钞和心血,自觉奇货可居,一心想攀高枝,把孟春芳嫁到大户人家去。
这几年,前去孟家提亲的各路人马受尽孟娘子的奚落和刻薄,瑶江县的媒人们全都把孟娘子给恨上了,听到谁家要去孟家求亲,立刻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
李子恒只得另辟蹊径,想着孟春芳现在正好住在乡下的孟氏大宅里,回城那天,就暗中托五娘子去孟家打探孟春芳祖辈的意思,当然这种事不能明说,只是略微露个口风,试探试探对方的想法。乡下人家爽快,一般只要没立刻否决的,基本上就是答应一半了。
孟娘子挑肥拣瘦,轻易不肯张口把孟春芳许配给县里人家,孟家的老太太、姑老太太们恰好和孟娘子相反,更加乐意把孟春芳嫁到本地的清白人家。
李家名声好,家中人口简单,没有婆母,只有一个年纪相当的小姑子,钱款又多,这样的好亲事,不用五娘子多费口舌,孟家老太太已经一口答应了,还和五娘子打包票,说孟娘子是她孙媳妇,重孙女的婚事,就该她这个老太太做主。
李绮节听李子恒把前前后后娓娓道来,唏嘘不已:
一是为大哥的早熟而觉得好笑——十四五岁的少年娃,就看了人家几眼,立马心急火燎想把小娘子娶回家,这也太猴急了。
二是为孟春芳的命运而感慨。她生得花容月貌,缠了一双三寸小金莲,是这个时代的标准淑女。也正是因为她是完美的闺中小姐楷模,所以必须对父母亲人言听计从,婚姻大事只能听任母亲和太/祖母安排,自己不能有一点意见。
三是为自己的未来担忧——那个娃娃亲杨天保,到底是不是她的良配?
李绮节向来心大,默默想了片刻,愁绪很快被李家即将到来的喜事取代:管他呢,车到山前必有路,杨天保又不是什么豺狼虎豹,她就不信自己对付不了一个十几岁的小书生!
☆、第14章五仁月饼
因着大郎李子恒的亲事,李家的中秋团圆饭吃得有些敷衍。
李大伯和李乙兄弟俩一壁饮着自家酒坊酿制的桂花酒,一壁商量去孟家提亲的事宜。
周氏更忙,既要给丈夫和小叔斟酒;还得给李子恒、李绮节兄妹俩挟菜;又要看着李昭节和李九冬喝排骨藕汤——怕姐妹俩被滚烫的汤水烫着;同时还得竖着耳朵听李大伯的安排,指出其中的错误;并且时不时张口补充一两句;期间她自己也吃了两碗米饭、一盅银耳红枣羹……
一心六用,面面俱到。
李家不讲究规矩,吃饭时房里没有丫头婆子伺候,都是自家人。周氏四下里看了一圈,料想李昭节和李九冬年纪还小,两个小人儿应该听不懂大人的话,说话便没有顾忌,直接道:“趁着好日子,早些把亲事定下来,年底咱们家就能办喜事了。“
长辈们商量正事时,李绮节卷着袖子,捧着碗筷,专心致志地吃饭,手上的筷子一直围着面前一盘松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