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曹丕,既表示出了诚意,最重要的是,让曹丕送来的手书,是假天子之名下的皇令,孙策出兵是勤王。事成之后,想必封个王是不会少的。
“我得考虑。”孙策说,“不是不借你兵,此事牵扯太复杂。”
鲁肃说:“袁术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寿春距此地甚近,万一招致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你们考虑吧。”曹丕说。
周瑜道:“我要送封信给你爹,找他谈谈。”
曹丕说:“不必了,你跟我说就行,出门前他就说了,我说啥就是他说啥。”
周瑜没再说话,饭后和孙策、鲁肃商量了一会儿,鲁肃点了几句,便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走了。
孙策和周瑜商定后,最后由周瑜与曹丕交涉。
“坦白地说,”周瑜道,“不能借兵,至少最近不行。”
曹丕刚睡醒,没说话,看着周瑜。
“不是信不过你。”周瑜又说,“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跟你说实话吧,兵不行,派不出去。”
“哦。”曹丕说。
孙权在旁边问:“什么时候能好?”
周瑜答道:“最少半年。”
曹丕看了孙权一眼,知道这不是两人串通好来诳他,多半确实是周瑜说的这样,于是只得点头接受。
“作为补偿,”周瑜说,“我和孙策会以别的方式,来牵制袁术。你立即送封信给你爹,信在这里,我写好了,不能增兵,但我会派兵袭击袁术后方,让他疲于奔命。”
曹丕又点点头,周瑜说:“具体战术,我会一应告知你,你和孙权可随军出征。”
“太好了!”孙权说。
“不行!”孙策说,“孙权才十四岁!”
“十五了。”周瑜说,“虚岁十五。”
孙策说:“十五岁能做什么的!让他带兵吗?”
周瑜漫不经心地批注阅兵册,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不培养孙权打仗,让他成天在家里闷着做什么?你调子敬过来,还让他带上孙权,除了练兵,我不信你没别的想法。”
孙策说:“可是十五也太小了点,流箭无眼,曹操的儿子死了也就算了,我自己弟弟,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娘不杀了我啊!”
“什么叫曹操的儿子死了也就算了?”周瑜哭笑不得道,“咱俩从孤山追到巢湖边上那年几岁?你自己说?”
孙策不说话了,他和周瑜再见面的第一年,也才十六岁。
他若有所思地看着厅堂上挂着的风筝,突然说:“这么一眨眼就五年了。”
那一年,周瑜的父亲去世,孙策牵着风筝的线,站在竹筏上,迎着万里秋风,杳阔晴天,慢悠悠地划过巢湖。
回想过去,恍若隔世。
“行。”孙策说,“你得看好他俩,别出岔子。”
数日后,孙权便加入了孙策的吴军内。以周瑜的想法,是让他接手孙策的亲兵,别的人都不一定信得过,只有孙权是最可靠的。
当然,周瑜自己心里最清楚,有的时候即使是亲兄弟,也不一定可靠,历史上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事还少吗?但他很有把握,有自己看着,不会有什么事。毕竟孙权一半是孙策带大的,一半则是自己带大的。
看着孙权加入操演兵马,曹丕在一旁协助,周瑜有种看着自己的徒弟逐渐成长的感觉。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孙权还在发烧,瘦瘦小小。没想到数年过去,穿戴上铠甲,眉目间虽稚嫩,英气却不逊于孙策。
寿春的信使也到了,袁术派出的信差刚到就被周瑜捆了起来。信差一脸无辜,尚不知发生了何事。接着孙策要把信差斩了,脑袋放在匣子里交给曹操。周瑜依旧不愿多造杀戮,只吩咐手下将信差捆住,送去给曹操。
这么一来,就相当于与袁术彻底翻脸。孙策与周瑜又商量着起草了一篇檄文,讨伐袁术,正式与曹操、袁绍结成了同盟。
这一年的六月底,袁术不顾多方阻挠与声讨,登基为帝。
六路盟军讨袁,周瑜有种预感,捡漏的时候到了。
周瑜将八千骑兵交给孙策,让他与孙权、曹丕三人带兵,沿后路袭击寿春,以游击战牵制袁术,为曹操争取时间与缓冲。
而周瑜独自留在了吴郡,协助孙策打理内政。送别孙策后,周瑜又特地叮嘱了一番,让孙权凡事不可冒失冲动。此次征讨袁术,以骚扰战为主,主要目的是让袁术无暇他顾。
“你在家时多休息休息。”孙策说,“若成功扳倒袁术,各路联军会师,说不定还得劳烦你跑一趟。”
周瑜眉头深锁,点了点头,孙策手指捏了捏他的眉头,问:“怎么,有心事?”
周瑜摆手,自打今年开春短暂的一段梅雨后,现在整个江东进入了旱季,已经六月了,滴水未下,太湖水位渐低,今年粮食必定会歉收。整个中原连带江东江南都旱,十年难遇的大旱之后将是大涝。
吴郡一地背倚太湖,虽减产却依旧能养活一郡人,然而徐州以北等地,灾民只会越来越多,若不早做准备,后果不堪设想。
鲁肃中军祭酒,孙权、曹丕左右军校尉,张昭参军,周瑜亲自给孙策斟了壮行酒,想想又说:“务必注意安全。”
“行。”孙策拍拍周瑜的肩。
周瑜反复叮嘱鲁肃,说:“伯符这人打起仗来不顾前不顾后的,喜欢朝前冲,你多拽着他点。”
鲁肃笑着说:“没问题。”
周瑜又朝孙策说:“我给你备了点草药,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