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可不是小皇帝了。
这个也是必然,让王巨担心的是赵顼未必会全完相信他。
这才要命的。
不完全信任,如何能灭掉西夏?
王巨默想了许久,也未想出好办法。
但飞钱司的推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实它是进一步替银行打下基础,银行很复杂,不过飞钱司要相对简单得多,也容易执行。
能不一一否决,就让王巨很开心了。
想到这里,他又写了一道奏章,将段氏兄弟来投,以及对未来大理治理的设想,段氏兄弟的安置又写了一遍。
这才是真正的奏疏,而非是段正明看到的那张纸头。
又再次要求朝廷迅速将章楶调过来。
非是王巨指望章楶替他出谋划策,等章楶涉过千山万水,来到大理,大理估计多已平定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顺利交接,让章楶熟悉大理事务后,王巨才能放心地离开。
况且辽国得到了好处,河北危险已经解除。
黄骅说道:“段正明安置办法,是否是那个君主立宪制度?”
都不是傻子,相反王安石等人智商绝对在王巨之上。只是区别一个在局内,一个在局外,一个是纯粹的能力,一个是带着大号外挂。
黄骅随王巨最久,受王巨的启发,同样想得更长远了。为什么小功臣反而能得善终,大功臣却往往没有好下场?君王忌惮也。如今王巨快接近能让君王忌惮的地步。
所以黄骅想到了王巨所说的君主立宪制度,尽管王巨没有多做解释,但他从王巨安置段氏兄弟,隐隐看到一些奥妙所在。
王巨摇头道:“有点儿接近了。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度比这个复杂,我设想当中乃是由首相带领的内阁去治理国家的军政。不过首相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四年。内阁成员则是有君王指派人选,并且内阁如果做得不好。期满一届后君王有权罢免,大规模的战争同样需要君王批准。但除此之外。君王不得干涉国家军政。”
这也不是真正的君王立宪制度,当然,很接近了。
“这样啊……”黄骅在反思其优劣,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可一次未出现过。
“醇之兄,切不可外传。”
“喏。”黄骅郑重地说,他有些理解这个君主立宪的用意了,之所以每一个朝代开始时都是好的,乃是君王草创江山。知道民间疾苦,然而后面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王子皇孙,不要说中原王朝,就是段氏,段正明兄弟,都不能说知道民间疾苦,甚至都不大相信大理会有如此沉重的赋税徭役。所以每一个朝代往后去,就渐渐开始败坏了。
实际他还想偏了。
不仅与君王有关,还有利益有关。
因为立国时间长了,又形成一个个得利的利益集团。而人心是不易满足的东东。
在这些利益集团的剥削下,国家渐渐贫富不均,最终无疑会导致灭亡。
所以说这世间不会有永远存在的国家。比如说是美帝,一旦他们走向衰落,那么国内的黑人白人之间的矛盾,还有各州有各州的法律,以及民主所缺少的权利凝聚力,即便他们的地理位置独天独厚,弄不好,也会走向瓦解。
只能说若是在海外推行了这种制度,再加上现在西方还很落后。彼岸又有那么大地域等着扩张,便于疏散矛盾。那么这种制度便会使政权屹立更长久,说不定会有真正的五百年、八百年辰光。
至于宋朝。还不会长久的。
王巨将奏疏写完,又写信给熊本与燕达。
燕达这一战打得很辛苦,有几个寨子顽强反抗,导致燕达部下产生了大量伤亡。
尽管得个详也出了兵。但他只是牵制,也不可能真的替宋朝去卖命。
于是燕达听闻熊本的前锋军已经从成都府南下了,向王巨提出请求,让熊本出动部分兵力配合燕达平灭这些部族。
王巨思考了许久,否决了燕达的提议。如果来得更早些,还差不多,现在来得有点晚了。
他写信请求熊本率部进入雅州,在雅州集结三军,派人打听情报,然后自雅州兵进大理建昌府、善巨府,也就是忽必烈兵进大理的那条道。
这里地势较高,特别是在正月里,这里气温也比较低。
这个无妨,熊本率领来的蕃骑最怕的是热,而不是冷,同样,这里的海拨也难不倒熊本手中一万蕃骑。
不过想要用兵顺利,必须得摸清楚这一带的详细情报,包括天气地形,各个部族的强弱,因此对于熊本来说,时间还是很紧张。
然后又写信,对燕达说了利害关系,让他自己想办法,将北面各部解决掉,真不行,一些较为偏远的部族就主动放过去。
两封信送走,黄骅又说道:“杨家估计快不行了。”
失去了乌蛮支持,高家能动用的兵力少了很多。而且王巨前两年疯狂地买马,许多马就是从杨家手中交易过来的,也为杨家积累了更多的钱帛,以及更多的人脉。
高家打着诛灭逆贼旗号起兵后,杨家立即从谋统府与善巨郡调来大批军队。
但高家力量还是比杨家强大的,并且王巨只占领了东川郡与东川郡,余下的地区还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人。
他们不知道高家同样有着野心,只看到段氏几乎满门被屠了,于是纷纷起兵响应支持高家。
而且杨义贞又走错了一步路,他将三军率领出来,主动东下,于牟州与高智升军队决一胜负,这里是高家的地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