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用尽全力、拼命把这种不公平待遇世代相传下去、以期获得内心平衡和安宁的女人要可爱的多,坦诚的多。
规矩是什么?
是社会中某些处于优势地位的人,为了延续和扩大自己的优势,所拟定的行为准则。
而这样的行为准则,是为弱者拟定的,只有弱者才会不问原因、全盘接受,并且不分青红皂白的竭力维护它。
可是规矩天生又是用来打破的。规矩其实是一个抖m,从它被创立的那天开始,就期待着一个具有碾压级别实力的人,毫不留情、简单粗暴的践踏它。
姚静心气很高,想法很好,但是自身实力不足。她曾桀骜不驯的全面对抗规矩,却被规矩教育;
宝钗自身的实力也不足,但是她却在阴差阳错之下韬光养晦,等她积累了一定实力后,规矩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些许松动,向她展现了相对友善的一面。
这些道理都是宝钗所没想到的。她诸事繁杂,根本没有工夫去细想。
此时她望着黛玉,一时颇有感触,正想说再说几句话,莺儿却早从月洞门那边笑盈盈走了过来。
“姑娘,孙嬷嬷和姚先生来了。”莺儿在宝钗身后耳语道。
第92章
“这半年之中,我在京辅一带行医,已医治疑难之症一百余例,救助伤患三百多人。”
姚静已经有半年未来见宝钗,这次匆匆而来,来不及寒暄,就开门见山向宝钗言道。
宝钗没有说话,只是上下打量着姚静。
和先前相比,姚静整个人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可见这半年来,她在外行医,奔波操劳,餐风饮露,日子过得并不舒坦。
但姚静最大的变化还不在她样貌的改变。她变化最大的,是气质,那种提起医术来,自信满满的气质。
医道者,生死之术。若是一个医师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医术,病人又怎么敢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她?
“我浸淫医道十余载,家传医术颇有独到之秘。先前你曾说那皇太妃娘娘为痰症所苦,我自当一试。若药到病除,你也功劳不小。”姚静向着宝钗侃侃而谈。
这是姚静第一次跟宝钗讲道理,以利诱人。宝钗闻言大感诧异,不由得望了旁边的孙嬷嬷一眼,却见孙嬷嬷只管含笑饮茶,目光定定落在姚静身上,那里头的意思,既有信任,也有怜惜。
“怎么不应声?你该不会是变卦了吧?”姚静仍旧对宝钗观感不佳,凡事尽往坏处想,见她沉吟不答,心中就又焦躁起来,“你们商人最讲究一诺千金,难道京城里赫赫有名的薛大姑娘竟然想食言而肥不成?”
虽然仍然有些焦躁,沉不住气,却比过去好多了。宝钗在心中默默评判着。
有本事的医者若有些脾气,想来天家也是能容得下的。宝钗默默想着,心中却对姚静入宫侍疾的事情,多了点信心。
不过,姚静能在短短半年中有如此变化,想来孙嬷嬷居功甚伟。宝钗想到这里,就又向孙嬷嬷的方向望去,见她唇边带笑,仿佛在端详杯子里的茶叶,一脸悠然自得。
“姚先生稍安勿躁。”宝钗拿定了主意,笑着开口说道,“姚先生既然这般坚持,想来也知道为天家医病,成者大富大贵,一旦失手却是祸及九族。”
“这个我自然晓得。不消你多说。”姚静答道,“姚家早把我驱逐出族了,我也不屑认他们当亲人。惟有一个孙姐姐,她与我金兰之情,相交莫逆,自是极相信我的医术,她早说了,哪怕我不慎失手,我们黄泉路上也有个照应。”说到这里,嘴角也不由得翘起,显是内心甜蜜之极。
宝钗自然懂得这里头的意思。一时之间她的心情复杂之极,也不知道是羡慕嫉妒多一些,还是自怜自伤多一些。
姚静的话却没有说完。
“以你的老谋深算,想来若是我失手,你自会早早将自家摘的干净。”姚静继续说道,“好在我也没指望你祸福与共。你先前曾应承过代为打点入宫之事,现在到了你该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你放心,我不会食言而肥。”宝钗定了定心,淡淡说道,“只是皇太妃娘娘这病是顽疾,倒也不急在一时。在此之前还是先练练手才好。我颇识得几个为痰症所苦的人,便就请了来,让你练练手,果真治愈的话,也是功德一件。你放心,酬劳自少不了你的。”
姚静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来:“早听说薛大姑娘很是有几个臭钱,倒也正好发一笔小财。只不过我尚有一问,听闻你亦有顽疾在身,可有意医治?”
宝钗见她这般问,奇道:“是我师父告诉你的?莫非你果真医术通神,连我的病症也能治愈?”
姚静很是自得:“这个自然。不过费些周折而已。”
宝钗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就有所意动。正在这时,姚静突然变了脸色,道:“虽然我能医治,但是我是不会为你医治的。”
宝钗闻言颇有几分哭笑不得,孙嬷嬷却在此时插言问道:“静儿你又何必如此,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虽说宝钗只是病发时候咳嗽些,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毛病,但你若是果真医好了,岂不是好事?”
姚静很认真的摇头道:“医者虽说是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却也是要分人的。救了好人,自是功德一件,若是救了坏人,却是在造孽了。这个人心术不正,我不愿救她。”
宝钗听她这般说,心中就也有几分不痛快。她自问对姚静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