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夜有点糊涂了,不是不懂话语表面应有的意思,而是不明白桐笙的意思。
“你真的这么怕师父逐你出师门?还是只怕师父将你赶出翠云山?你叫我不要袒护你,却又要我求师父不要将你赶走。笙儿,你当初上山拜师是为了什么,如今回山受罚又是为了什么?你能给我一个答案吗?”或许你的答案能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桐笙给她的回答是:“你真的这么想成仙吗?还是只因为师父要你成仙?你当初竭力祝我拜师是为了什么,如今怕我回山受罚又是为了什么?”
这疑问竟将朔夜给问住了。在她想来,答案是能脱口而出的,但真实的感觉却根本不是能讲出口的那些答案所能表达。到底是为什么?朔夜真的不懂了。桐笙问她怎么不回答,她只摇头。于是桐笙说:“你不明白,我也不明白,有些话便不可说,有些问题则无法有答案。我不是你,无法替你作答。你并非我,即便得知我的想法又能如何?”
朔夜更加疑惑了。“你在与我打哑谜吗?”
“你且当这是一个哑谜吧,虽然我不奢望你能找到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
☆、惩罚
那一年,朔夜二十三,遇到了仅有十四岁的桐笙。那时候,无论外貌还是体格,桐笙都还未脱离稚嫩的模样。而朔夜比她年长九岁,与她站在一起显然就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只是朔夜已然练成驻颜术,年复一年,桐笙在长大,朔夜却几乎没有变化。有时看着日渐成熟的桐笙,朔夜恍惚会觉得她与自己的年龄差距都越来越小了。
这次出门前,朔夜便已经感觉到了桐笙的成长,但那些成长在朔夜看来都是随着年月而来,是应有的存在。可刚才的一段话却让朔夜觉得这个由自己教导出来的孩子恍惚是在一夜间成熟了,好似很突然,让她险些应对不急。
思绪游荡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朔夜显得略微恍惚。桐笙讲完刚才的话便向山上走,走了一段才知道朔夜并没跟上来,于是问她:“你在发什么呆?”
朔夜回过神,不知要怎么讲述自己的感受,也觉得不好讲,便只对桐笙摇摇头,紧跟了几步与她并肩而行。
两人上山时都有些忐忑,她们都知道回去必然会受罚,可是究竟有怎样的惩罚在等待她们?因为不知,所以心虚。
进了庄园大门,最先看见她们的人是莺时。这并非巧合,是时雨说她们快到了,就叫莺时在门口等她们。
“师父呢?”朔夜不安地问。
莺时说:“师父在香坛等你们。”
翠云山上有两处祭拜用的地方,较大的那一处就名为祭坛,作大型祭祀用。另一处很小,原本也是露天的一个祭坛,后来时雨却叫人在坛上建起一座祠,供每日早晚焚香祭拜天神用。因为建在坛上,则称它为香坛。后来,当素鲤犯了错,成为第一个在香坛罚跪的人的时候,其他人才知道时雨在坛上建祠的真正目的。
香坛就是个罚跪的地方,所以听见时雨在香坛等待,朔夜与桐笙也都知道接下来她们将要做什么了。
走到香坛,时雨背对着她们,手中握着一炷香正拜着祠里唯一供奉的众神图。虽说是唯一,但那张图却占据了一整面墙,图上的天神情态各异,有的看来威严无比,有的面目慈蔼,有的凶神恶煞,有的又好笑极了。不过,正是因为这幅图,桐笙才极为不喜欢这个地方,所以自她上山以来,从未犯过任何会罚跪的错。但,今日这一劫似乎是逃不过了。
“师父。”
“师父……”
两个人齐声唤着时雨,时雨将手中的香插在香鼎中,转身注视才回来的两个徒弟。大徒弟是胆怯又心虚地看着她,小徒弟只与她有过一眼相视,之后便一直垂着头。时雨也无大怒的表情,但朔夜似乎自身太过胆怯,竟是时雨还未开口,她便忙着磕头道:“徒儿此次下山闯了大祸,有辱师门名声,有负师父所望,徒儿回山不敢求师父宽恕,请师父责罚。”
时雨早想到朔夜会有此举动,毕竟是自己一手大的徒弟,时雨怎会不知她想以此方式换取些许饶恕?不过时雨并未理她,反而问在一旁跟着跪下的桐笙:“笙儿以为如何?”
桐笙端端跪着,双手搁在地上,伏身磕头,道:“所有过错皆因桐笙所起,与师姐无关,还请师父不要为难师姐。”
朔夜挤了桐笙一下,意在指责桐笙不该这般说话。她正欲讲些什么来替桐笙求情,桐笙却抢在她前头,再与时雨磕头,求道:“请师父责罚桐笙。”
“笙儿!”朔夜略微慌乱,时雨却叫住她,说:“朔夜你先出去,师父有话单独与笙儿讲。”
“师父……!”
“师父的话你也不听了?”
“徒儿不敢。”
无奈之下,朔夜只能退去外面。此处仅留下了桐笙和时雨两人,时雨见她一直跪着也不方便说话,于是叫她先起来。桐笙起来后,有那么一阵时间时雨并未说话,只是左右将她打量了一番,而后才似有感慨地道起:“笙儿果真长大了。”
突然听到这一段话,又是闯祸归来的情况下,桐笙当然只想到下一句会是“翅膀硬了”这样的话。不过,时雨并无那种打算,她只是打心里觉得自己在这个小徒弟身上花的心思太少了。
当初桐笙上山,仅因为朔夜对她很感兴趣,时雨便连拜师理由也没问过就将桐笙收在门下。想来,当年若是问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