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任宣已经从他的收藏柜里拿出了那幅图,谢臣帮着他展开了,长4,24米宽1.43米,气势辉煌,震人心魄。任宣爱不释手,谢臣同样痴迷,这是任宣临摹的。任宣边看边笑:“《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先生无数精美作品中的一副,而这一幅画却是我画的最好的一副,画了整整一年,临摹了无数次,最后才画出这一幅像样点的,可是还是跟他老人家的相去甚远。我笑话人家其实也是笑话自己,没有经历就画不出那个历史的沧桑感。就算临摹的再想也没有灵魂。”
谢臣用手轻轻摸着上面的人物,叹了口气:“已经画的很好了,我珍本也没有看过,只是在曹老的画册里见过。那时候年纪小临摹不出韵味来。”
任宣笑笑:“徐悲鸿这幅画是中合璧画法的最精湛的代表作。用震人心魄不足以表达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气势宏伟不足以表达他画里要表达的思想。不足以形容那个年代的战争的残酷,也不足以形容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更不足以形容画家的爱国之心。”
任宣静静的站在画前,他的嗓音很好,清亮的,普通话很标准,此刻介绍这幅画的时候却带着深沉。把画家的一腔热血跟那个时代奇异的融合了起来,谢臣站在他身边听着轻轻的说:“点评一下这幅画吧。”
任宣清了清嗓音低声说:“好。《愚公移山》图,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任宣顿了一下手指轻轻擦过这幅画,声音清亮了起来,这个屋里,这幅画面前此刻只有谢臣一个听众,可是他却一丝一毫一字一句的细细讲解,如同是讲解了百余遍那样熟悉而珍重,浓重而柔和,客观而亲近:“徐悲鸿在处理这个画作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就空间布局,他作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
谢臣站在他身边静静的听着,甚至闭上了眼睛,这幅画齐老讲给他跟薛云泽很多遍,很多遍,多到他可以背过。那时候齐老要他们临摹,扎实的功底已经有了,现在唯一要的是临摹名家之作,开阔自己的视线。要他们两个临摹这幅中西合璧,油画与国画奇异融合的《愚公移山》。上面的人物构图,布局,色彩运用,他们两个正正临摹了一个月才共同完成了这一幅画的临摹,临摹完后,两个人很自豪,薛云泽揽着他:“我们这算是大师了吧。”谢臣朝他拱手一拜:“薛大师,学生这厢有礼了。”
薛云泽双手扶起:“娘子快快请起。”
“滚!”
两个人打闹把齐老引来了,齐老举起棍子想揍他俩的,却看见了这一副用纯国画画出来的《愚公移山》。齐老愣了一会走到这幅画面前,色彩处理的颇有油画的影子,大段大段的颜料直接上铺,纯色的浓度强烈的染料直接用笔摆了上去。笔刷选择了稍微硬点的笔刷,而且还是最大的硬笔刷,硬笔刷再大也大不到那里去,所以这么大段的摆笔是用两只同时画的,大笔大笔的摆段,不着痕迹,油画的浓烈震撼竟然让他们俩人这么给弄出来了,齐老抿着嘴。脸上看不出表情,谢臣跟薛云泽偷偷对视,脚步一起往外扯想开溜,被齐老喝住了:“你们两个过来。”
两个人战战兢兢的走了过去,齐老让他们俩临摹上面的人物,没有让他们临摹整幅图,而且这是副油画,他们俩为达到油画的厚重感与色彩鲜艳,硬是浪费了5盒国画颜料涂了这么一副国画版油画。恩这个名字好奇怪啊,师傅一定会打死他俩的。两个人磨磨蹭蹭的过去了。齐老没有理会他俩在后面你想什么,他只是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给他俩这一幅油画临摹的时候想的就是这个,就是让他俩自由发挥,让国画融合西方绘画,让色彩更加的斑斓。更加的饱满。
如果只是为了让他们俩临摹人物的话,他早就给他水墨版的了。水墨版的《愚公移山》不是更直接更清楚吗?看到这幅以国画的方式画出的油画,齐老背对着他们笑了。能够创新能够两个人和在一起画这一幅画,而且画的天衣无缝也不亏他们两个感情这么好了。唉,算了,他们俩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只要好好读书好好画他这个做老师的就满足了。
齐老看见他俩走上前来,板起了脸:“虽然临摹的不错,人物勾勒也不错,色彩运用也很大胆。”两个人一听很高兴。可惜齐老在他俩眉开眼笑的时候打断了:“但是,没有历史的厚重感。”在两个人的怔愣间齐老痛心疾首:“知道这幅画什么意思吗?”看到谢臣想背书,齐老制止了:“云泽背。”薛云泽张了张口,他的古文很差啊,愚公移山那么长,他上学的时候老师怎么打都没有背过过啊。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手机阅读:http://m.66dshu.com/25143/
发表书评:http://www.66dshu.com/2514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8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白衣若雪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