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两兄妹的敦煌是在5月份于国内首映,当然国内的票房难以统计,也没必要进行统计。
这个年代要想在电影上赚到钱,还是要走向香港市场,特别是台湾、南棒、东南亚的市场。
如果能打进日本的话,那就真的牛逼了,因为以上这些市场加起来,估计也就和日本市场相当。
所以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才会有那么多美化日本,讨好日本,强行加入日本元素的内容,因为人家的市场大啊!
这种事也算不上丢人,除了少部分故意贬低中国形象去抬高日本的电影很恶心外,这种策略确实从日本赚到了钱,也让香港电影在日本有了一定市场,自然是香港市场,这部敦煌通过“银都机构”在香港的资源,7月中旬时就已经在香港上映了。
这个市场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难度,毕竟电影的投资方是“保护伞影视”,这可是吴杰的公司。
如果他能在电影里客串一下,那么宣传时举起他的大旗想要打进日本市场,甚至是欧洲市场都不难了。
事实上,这部电影真的打算到英国上映,不过时间上恐怕要等最少一年才行。
欧洲那边相对成熟的电影审查和引进制度,可不是香港和东南亚这种混乱的市场能比拟。
中国电影想去欧洲和美洲上映,流程上必然会格外长,一切顺利少说也要两年时间。
但光是第一站在香港获得的票房,便足以让“银都机构”和“保护伞影业”大笑三声了。
这自然是得益于电影的硬素质,尽管用吴杰的眼光来看,这部敦煌在剧情上也就只做到了基本的叙事顺畅,然后在剪辑、运镜、配乐上有一些小亮点。
但在影片立意和人物塑造上,还是只是停留在相对肤浅的层面,剧情上也没什么深刻的内涵,就是一部低配版的战狼式爱国爆米花电影。
然而这样的素质在八十年代的商业电影里就非常出色了,它真正吸引人的也不是这些,而是放到21世纪都能打一个超高分的动作戏。
全片快节奏的叙事推进,凌厉风格的剪辑,再加上五分钟一小打,十分一大打的劲爆场面,基本上能让观众无时无刻不处在兴奋和激动之中,连上个厕所都怕错过好戏的那种。
而最牛逼的自然是所有的打斗场面,全都是两兄妹纯手打,几乎没有任何特效辅助。
但这种视觉上拳拳到肉,具备十足的力量感和实战感,同时又能做到比舞蹈还精彩的动作戏,在吴杰眼里已经快摸到艺术的门槛了!
所以这部前所未有的电影一经上映,很快就在国内创造了远超三年前少林寺的轰动!
两兄妹凭借出色的外形,看起来比李连杰还要出色的身手,自然又让这种轰动进一步扩大!
7月中旬,这部电影来到香港上映后,不仅获得了绝大部分院线和私人电影院的青睐,更是同样引起了全港轰动,几乎找不到几个负面的影评,敦煌这两个字几乎在所有报纸上都刷屏了!
现在敦煌已经在香港上映一个半月,前一个月几乎每场都座无虚席,许多戏院一天下来八成都是放这一部电影,其火爆程度远超两年前的少林寺,也超过任何一步在香港上映的电影。
这种火爆一方面让两兄妹迅速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使得“银都机构”和“保护伞影业”声名大振。
同时也让这段时间在香港上映的其它电影纷纷遭遇了滑铁卢,因为当大家看到了无论从任何方面都碾压的敦煌后,再去看那些粗制滥造,连基本叙事都做不到的电影时,真的会感觉难以下咽。
于是麦当雄的省港旗兵扑街,高志森和黄百鸣的开心鬼扑街,就连成龙的快餐车本身质量并不差,但还是将上映时间直接改到了9月份,不愿意与敦煌正面竞争影响票房。
这显然是个聪明的决定,快餐车的质量相当高,但84年的成龙还没有后来那么高的号召力,如果在敦煌先上映的情况下硬碰,同样要碰的稀烂!
事情的发展也是如此,两兄妹快速完成拍摄的铁马骝都在9月初于内地上映了,敦煌在香港的热度还是迟迟不退。
这时你几乎能从任何一家影院看到有三张以上敦煌影票的观众,香港媒体调查后得出结论,保守估计该片有超过七成的观众会选择再来看第二遍,因为只看一边实在是不够过瘾啊!
吴杰这边得到的准确票房数字一定会让香港电影人陷入深深的羡慕妒忌当中,因为只算7月中旬至八月中旬的一个月票房,这部敦煌就在香港狂揽了2800万港币,超过了去年香港票房第一的最佳拍挡大显神通。
但这才是头一个月的票房,8月中旬到8月底,这段时间敦煌的票房虽然开始下降,但依然超过了同时期的其它电影,所以三千万票房的大关肯定是早就越过了。
香港媒体已经在预测该片能否再创一个新纪录,冲击四千万这个让人咋舌的新纪录?
但对于两兄妹来说,香港市场还是太小。
如果这部电影放在日本大规模上影,那恐怕会创造一个让全世界都轰动的票房数字。
可惜日本的电影引进和审核流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
此外日本的发行方,以及日本院线的分成要求也非常黑。
现阶段他们无疑处在弱势方,这种合作能在一块钱里分到3毛钱,都要靠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电影的高素质下才有机会谈下来。
所以可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