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从青唐藩人买来的高原马,从青藏高原下来后容易生病,也不适合平原作战。
所以,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指望靠私人承包责任制,就能源源不断的喂养出海量的战马,是纯扯淡。
于是宋境内几乎出现了一种共识,就是宋朝养马,具备先天的弱势——“冀北、燕、代,马之所生,胡戎之所恃也”。
真正上好的能大批供给战马的养马地,只能是东北和西北。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马种质量依次降低。
即所谓“蓟北之野”,“甘凉河套”,必得“高寒之地,有长山大谷,美草甘泉,旷地千里,而诸畜繁孳也。”
汉唐皆是拥有了这两片土地,才能组建起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但大宋立国后,这两块地方,一个早已被契丹人夺取,而另一个,则在党项人手中。虽然每一代皇帝都鼓励全国各地养马,但成果寥寥。
江南气候不宜养马,比如饶州孳生监,熙宁年间“所蓄牝牡马五百六十二,而毙者三百十有五,驹之成者二十有七”。
数年之中,将五百六十二匹马,养成了不足三百匹,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因此便有人以此为据,认为“非本性所宜,例生诸病,因致传染。”
一匹马得病,一月之内就会感染一群,造成大量死亡。
然而这些说到底还是技术问题,群牧司,还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病——它近十年来压根就没怎么管理过马政,人家现在充当着发改委的职能!
当年王安石第一次入京,就领了群牧司的职衔,之后一直在那里发挥着改革先锋的作用。
后来吕惠卿到了司农寺,于是群牧司和司农寺,成了制定新法的地方。
里边的人员,也都是心怀天下的大人物,天文地理道德文章,什么都懂,只除了养马和种地。
名实不副,同样很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