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能让街道比现在明亮十倍?”
李隆基满眼的惊奇,众大臣们也全都向李安投去复杂和好奇的目光。
凡是这个时代不曾出现的物品,突然提出来,都会引起极大的轰动效应,这是必然的,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李隆基和众大臣,也更加的好奇,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李安的一身好本事,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为什么他年纪这么小,却有这么大的通天本领?至少在李隆基和众大臣看来,李安目前所拥有的本领,已经算是通天了。
李安也不隐瞒,将电灯的研制进度告诉了李隆基和众大臣,并表示自己最多半个月内,就可以拿出产品,并很快进行批量生产,然后进一步进行改良设计,让蒸汽火车和蒸汽客货车等各种设备上,都能用上电灯。
通过李安的详细描述,李隆基与众大臣全都渐渐的明白了电灯的原理和作用,并非常期待李安的研究能尽快搞出来。
李隆基甚至已经计划好了,只要李安所说的电灯研制成功,立即将街道上的所有火盆全部换成电灯,并在皇宫内安装大量的电灯,如此,日后,他晚上在皇宫走动的时候,就不用宫女提着灯笼开路了。
而且,皇宫变得明亮之后,安全保卫工作也会变得容易很多,毕竟,刺客和盗贼一类的人物一旦潜入宫里,肯定会利用夜色的掩护到处活动,而若是大量安装电灯,则会让这些鸡鸣狗盗之徒无处隐藏,从而大大增加皇宫的安全。
“李侍郎回去好好研究,搞好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朕,朕很想看看这电灯造出来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真的有李侍郎说的那么好。”
李隆基非常激动的要求道。
李安微微一笑:“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做好之后,一定第一时间告知陛下,让陛下看看电灯的效果。”
对于明电灯,李安充满了信心,现在制造铁丝和铜丝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药玉的工艺水平也提高了很多,钨丝更是在前不久被制造成功,如此,制造电灯泡便不会有多大的难度,电线就更不成问题了,只需要制造铜丝就够了,为了绝缘上面裹一层布匹都行。
至于电机,其实原理一点也不复杂,就是一些简单的结构,需要制造磁铁和铜线,加进去就行了,另外,还需要提供电的动力,蒸汽机完全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电量点燃电灯还是毫无问题的。
李安目前所研制的这种型号的电机,一个就完全可以带动数千个明亮的电灯,足以满一整条道路的需要,当然,为了节约线路,李安准备为一个坊准备一个电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铜线。
而各坊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最先需要满足的,当然就是东市和西市,其次,就是靠近皇城的各坊,在这些都满足之后,才能考虑南部的各坊。
另外,如果李隆基需要,当然要在大明宫、兴庆宫和太极宫优先部署了,另外,还有城外的研中心,以及自己的别院,都需要优先满足。
各坊的电机,一个就足够了,小一些的坊,一台电机可以满足两个甚至四个坊,而在大明宫和太极宫,以及城外的研中心,还有火车站,就需要两个以上的电机了,一是因为这些地方的面积比较大比较重要,需要更多的电灯,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以防万一,一旦一个电机出现故障,另一个还可以继续供电,从而保证这些区域的美观和明亮。
而在这些重要区域,为了保证照明的可靠性,每个电机所配属的照明电灯都是交错的,这样,一个电机生故障之后,不会对整个区域造成太大的影响,也就是明亮度变弱了一些而已。
对于自己研制的电机的可靠性,李安是绝对充满信心的,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电装置是不会损坏的,而为电装置提供动力的蒸汽机,则是有可能损坏,为此,在重要的区域,李安将为电装置配备双份的蒸汽动力,一个坏掉之后,另一个还可以继续工作,以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一旦长安城内外全部通上电灯,将会极大的增强大唐帝国的国际影响力,各国使节和商人,以及前往大唐求学的各国学子,都会被大唐的先进和繁荣所彻底的震撼,更会毫无犹豫的投入到大唐帝国的夜生活之中,从而难以自拔,甚至,再也不想离去。
对于这种预期,几乎所有的大臣都看到了,并为自己是大唐帝国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更对李安的强本领佩服不已,将李安看做是神人。
几日之后,李安潜心研究的电机和白炽灯泡先后造出,并在试验的时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为了验证钨丝灯泡的耐用性,以及整个电机组的可靠性,李安让他们持续的运转,直到一个时辰之后,见灯泡和电机组毫无问题了,这才派遣部下去大明宫,将电灯明成功的消息告诉李隆基。
“李侍郎,这个家伙厉害啊!比火把还要亮,这么巧妙的东西,您是怎么寻思出来的?”
工匠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了,他们的文化普遍比较低,词汇量略显不足,只有采取这种惊奇的问法,才能表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