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另有打算,但他不准备告诉姜暖。
“我家有庄子,好几个呢。”
“好几个……庄子?”姜暖受刺激了,“韩家可真是家大业大。”
若是她也能有几个庄子,这辈子只靠收租,都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吃喝不愁又安逸自在,人生巅峰啊!
“嗯,我爹买的,”韩起皱着鼻子说,“他怕遇到灾年,没粮食吃。”
对此,韩起并不以为意,如果说平安县碰到灾年没有粮食吃有可能,可府城却不需要担心这些。
豫南府是大周的粮仓,倘若事情严重到府城百姓都没得粮食吃,整个大周都会兵荒马乱,家里再多粮食都保不住。
“韩叔考虑的很周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家有存粮才能不用担心天灾人祸。”
“才不是这样,”韩起不忿地反驳,“他这是多此一举,倘若府城百姓都吃不饱饭,天下早乱了,家里粮食越多,人家抢的越快。”
老头子那点小心思,当谁不知道呢,就算买了几百亩地又怎么样,除去赋税能剩多少粮食,一年收的租子,连酒楼一个月的盈利都不到,真是瞎忙活。
“不,不能这样说吧,”韩起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姜暖都差点被带歪了,“老话说狡兔三窟,韩叔买庄子是为了给自己准备后路,而不是为了赚银子或是省银子,诚然,府城闹粮荒的几率并不大,也也不是说没有机会遇到,届时再做准备已经太晚。”
据姜暖了解,大户人家都有屯粮的习惯,一般来说屯两年,三年、四年的也有,随吃随买的做法,一般来说只有条件困难的人家才会这么做。
主要原因是银钱不足。
这时代,粮食产量很低,种水稻的农家吃不上大米的现象非常普遍,收完稻谷,农家人一般都会卖了换钱买一些便宜的黑面杂粮来吃。
若是家里遇到个病啊灾啊,买粮食换来的银子根本不经花,到最后买杂面的钱都要挤出来,只能吃一点买一点。
红薯、土豆都已经传入大周,但是没有玉米,而且,这些作物的产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一来是肥力问题,没有各种化肥的时代,地力很薄,无法负担过多的庄稼,二来是种子问题,可能传入时间过短,种子没有完全驯化,产量并没有后世那么高,口感也亟待改进。
玉米没传过来,她没有办法,但是红薯跟土豆的问题,姜暖已经着手解决,她已经在空间已经做了两轮筛选,最多两个月,就能培育出跟后世相差无几甚至更优质的种苗。
“提前做就有用?”韩起奇怪地看姜暖一眼,“又不敢跟人正面干,还不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额......
似乎真的挺有道理。
只是这话,怎么听怎么觉得刺耳朵。
此时,姜暖总算明白韩起为何如此被亲爹嫌弃,这娃说话,真的能噎死人。
最终,无奈的姜暖扯开话题,“过几天清明,家家户户都要祭祖,韩义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确实要回来,”韩起说的相当不情愿,“可能已经在路上。”
他才来黄家口几天,已经接到三封兔崽子催自己回家的信。
真是一点也不贴心,又不是不回去,那么着急做什么?
韩起不明白,除了花银子这种大事,平常琐事兔崽子自己都安排的清清楚楚,为啥非要自己回去。
唉,自家崽子不贴心,真是愁人。
早知道二十年前,他多努力点,造七八九十个孩子,就不信没有一个贴心的。
韩起的奇葩想法,姜暖并不清楚,得知韩义回来后,她就猜到韩起呆不久。
“这样也好,你们父子分别多日,定然挂念的厉害。”
这话,让韩起脸都黑了。
人家都是爹管儿子,他家正好相反,做儿子的把老爹管的死死的。
即使不想承认,他也知道,自己对上儿子,真的没啥把握。
他更巴不得儿子一两年不回家,只可惜这不现实。
但这话,却不能说出来。
“或许吧,”韩起摆摆手,“反正他也呆不久。”
这语气,要多嫌弃有多嫌弃,仿佛韩义不是自己儿子似的。
被韩起嫌弃的韩义,此时已经回到府城家中。
“官家,老爷还没回来?”
“少爷,老爷说老宅那边人杰地灵,他要多待一段时间吸收灵气。”
非常不靠谱的理由,韩义却知道自家老爹真的能说出来。
摇摇头,继续问道,“府城最近可有新鲜事发生?”
“暂时没有,”管家想想,接着开口,“少爷,小人听到一个消息,不知是真是假。”
“什么消息?”
管家往四周探探头,确定没人后,才压低声音开口,“少爷,最近有传言说,官家要来咱们豫南府。”
“这不是传言,是真的,”韩义叹口气,“正月始,官家就有出巡的意思,只是百官阻拦又适逢龙体不适,这才打消念头。”
“但二月后,官家又旧事重提,百官也无可奈何,也因为这个,京城以北的徭役都比往年多三成。”
“居然这样,”管家听后喃喃,“难怪,难怪今年的徭役那么重。”
“嗯,”韩义点点头,而后负手开口,“你们准备清明祭祖要用的东西,某去一趟老宅,把老东西揪回来。”
说到最后,韩义颇有咬牙切齿的意味。
虽然不知道老东西怎么跟黄家搅和到一起,但,不用想他也能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