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兵上前、射击,侧移、后退、装填……如此往复,一排排的铅弹激射,持续的火力输出给建奴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杀伤。
尽管长枪斜刺不动,但冲上来的建奴要拔开或打开一杆两杆容易,可左边也有、右边也是,并不容易突破。
况且,迎面有呼啸射来的铅弹,头顶还不时砸来轰天雷,建奴死兵能够冲到阵前左右拔打枪尖的却不多,远没有他们冲锋时的那般气势凶悍。
相邻的明军战阵开始向前挺进,并向东靠拢,意图很明显,形成突出部,对攻打友军的建奴进行侧击,并支援友军。
建奴的轻甲弓兵冲了过来,射出漫天的箭雨,既是支援,又是牵制,要破坏明军侧击的企图。
火枪轰鸣,明军对建奴的弓箭作出了迅速而猛烈的还击。
在盔甲齐全的情况下,建奴的轻甲弓兵又是在马上,所用短弓对明军的伤害有限。但火枪对他们来说,却是非死即伤。
其它的明军战阵也向前推进,护住了友军突出部的侧翼,并用重火枪向着建奴轻骑进行轰击。
在硝烟和人马的遮掩下,离着又远,萨哈廉等后金将领看不太清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的情况,也就是后金军猛攻的明军那个方阵的变化。
轰天雷还在不断地轰击,爆炸的烟尘不断升腾;火枪声依然密集,死兵冲锋的效果——萨哈廉紧皱着眉头,不知道怎么还没有突入或是打乱敌阵?
战马受伤垂死的嘶鸣、士兵痛苦的惨叫声,震动着萨哈廉的耳膜。在他的视线中,明军的阵线已经突出了几十米,相邻的方阵已经开始向侧方开火。
完了!萨哈廉的心沉入谷底,在这样的两面夹击下,突击冲锋的死兵凶多吉少。
他的判断没有错,建奴死兵在轰天炮和火枪的持续轮射下,已经伤亡惨重。越来越少的兵力,虽然还在亡命冲杀,也没有了多大的冲击力。
当然,明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特别是挡在前面的近战兵。
但出乎建奴意料的是,后面看似近战能力为零的明军火枪兵,不断地冲上补位,端着的不是等同烧火棍的火枪,而是带着长长尖刺的“长枪”。
时代变了呀!如果是朱由校,肯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脸上还会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
三段击、四段击、五段击……西夷能做到的,明军也做到了,尽管方式有所不同。
虽然明军有操典,但也没抹杀将领的能动性。就说方阵吧,各镇乃至各协,都不是一模一样的。
只要能发挥火枪的优势,或是与建奴对射,或是火力的持续杀伤,抑或是几排齐射后的白刃冲锋,都是允许的,由将领们根据战场情况而灵活掌握。
孔有德摆出的这个有点怪异的阵式,也是他搅尽脑汁后加以改造,并进行过严格训练的。
别说,火枪的轮流射击,确实保证的火力输出的持续性,使得建奴死兵未冲到近前,便死伤累累。
而几排长枪的布阵不动,也可以看成是拒马或车阵,将建奴挡住,接受火枪铅弹和轰天雷爆炸的洗礼。
不管这种打法是不是会被推广,可明军赢了,粉碎了建奴的攻击。七八百建奴死兵伤亡殆尽,明军也付出了三百多的死伤。
随着相邻战阵的突出,侧击的火力越来越强,萨哈廉不得不下令撤退,以免进攻部队全军覆没。
枪声、爆炸声随着建奴的撤退,而变得稀疏下来。硝烟在逐渐散去,视线也逐渐清晰。
萨哈廉等人惊讶地看到,伤亡不小的明军战阵退了下去,一个齐装满员的战阵赶来进行了替换。
明军兵力很多,后备人马充足,或者说是并没有全部出动,而是保持着足够的预备军。
也就是说,即便冲溃了一个方阵,也无法造成整个战场上形势的逆转。
而且——萨哈廉有些惊讶地发现,明军的战线后出现了近千的骑兵。
原来明军不仅仅是步兵多,还有能够快速增援的机动兵力,萨哈廉终于放弃了野战取胜的希望,下令撤退,并在一定距离监视明军,保持若即若离的压力。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开阔地带既然不能阻止明军,接下来的地形地势就起来,都躬身肃立。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商会有何用处,为什么要成立商会?相信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别人也有他们的答案。从朕的角度来说,要对你们讲一讲。”
众人都做出倾听状,心里却不平静。这是恭聆圣训啊,不知道皇帝的希望和条件是什么?
“独木不成林,单打独斗难力拨千钧。有商会这个组织,能做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而且,商会是有分量的,你们遇到难事,或是不公平的对待,通过商会来得到帮助或申诉,与个人奔走呼吁的差别,朕不说,你们也知道。
“何为义商,你们想必也都知晓了。商会呢,日后便要多加引导、带动,使会员多出资出力,回报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个人的社会价值在于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扪心自问,除了赚钱,除了享受,你又为国家、为百姓做了什么?”
朱由校停顿下来,目光扫过众人,淡淡地一笑,说道:“若是不明白,便多读些书,读书使人明智。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饮食暖衣,无所用心,何自别于qín_shòu?你们可知道这话是谁说的?”
有一些人不是不知道,可不敢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