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更正常到位!!)
唐军从潼关支援河东,一路长途跋涉,极为疲累。杨侗又传出虚假消息,诱惑他们加快行军,增加援兵体力上的消耗。而随军却在原地休息,以逸待劳。
隋军养精蓄锐,一直将战力维护巅峰之境,此消彼长。隋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不可避免随着体力的消耗而消耗。假若让唐军多半天时间休息,兵将得到充分休息,将会是另一个局面。
但很明显,以杨侗对战局战机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这到手优势的,得知唐军意图休整,便毫不犹豫以野蛮攻势展开了强攻。
唐军军阵确实宏伟,杨侗却知道这是一个假象。唐兵素质哪里再好也是人,再强的兵士体力也有限。他们现在不过是绷着一根筋,凭着一口气撑着,只要他们打断了那根筋,这伙援兵必败。
杨侗这近乎野蛮的打法,实际上深合兵法之旨。
远道而来的疲乏之旅与养精蓄锐之师胶着在一起,胜负显而易见。
只是杨侗第一波冲刺就已经让隋军占据了优势。
杨侗三军主帅,又是冀州的领袖、魁首,难得有上阵机会,此刻再度冲杀在战场前线,那种久违的杀伐感觉涌上心头,就如猛虎出笼。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杀!”杨侗高呼一声,手中裂天槊盘旋飞舞,咆哮着纵马向前!银白色的裂天槊如若死神镰刀,击碎数层人潮,将二丈间距的敌人通通斩杀,形成了一个地域真空,在绝对领域之内,凡进入者,必定一击毙命!
“哈哈!殿下发威了,兄弟们跟着碾死唐的杂碎!”罗士信为人足够机警,一直以来都能够配合杨侗的打法。
杨侗固然骁勇,但在万军之中,匹夫之勇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少,但若有强兵配合着将杨侗打出来成果扩大,将会撼动全局。
玄甲军本来就是隋军第一强军,人人有校尉之勇,此时见到杨侗神威大展,击破了多层人潮,在敌军内部纵横驰骋,顿时都毫不犹豫的将杨侗开辟的开口杀去。更何况堂堂秦王都如何不顾性命,个个都是倍受鼓舞。
有了将士们的支持,杨侗率领着玄甲军层层突进,直接将唐兵打的节节败退。
史万宝站在一处较高的丘陵向战场俯视,将不乐观的形势尽收眼底。原先他还觉得就算在体力会逊色对方,但也可以所战事拖入僵持阶段,从而给城内的李神通发生致命一致机会。
但是这一交锋,史万宝才发现隋军战力高得离谱,尤其是如同煞星一般的杨侗,只是单枪匹马就将他的枪阵搅乱,轻而易举就撕裂摧残了他至关重要的阵型。
此时他面如止水,看不出丝毫变化,但心中着急不已。
才一接触,自己已经落入下风,一旦消耗下去,兵卒体力存在的问题立马体现,双方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最终让隋军击溃。被隋军击溃的后果,绝非他能够承受起。
他率领的三万大军,是近期内能够支援河东的唯一军队。他若是败了,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有援兵支援辽东了。
更关键是,这一仗就在河东城三万五千多名守军的眼皮底下打,如果败了,守军的士气立即为隋所夺,人心惶惶三万多守军,如何是挟大胜之势而来的十几万隋军的对手?
河东城一旦失守,并州全境沦陷!唐军以后想要夺回来,谈何容易。
反之,若是保住这个东进的桥头堡,隋军将时时刻刻处于李唐的威胁之中,到时候,不得不分大军坐镇文城、绛郡,以及沦陷的河东各县。
可是实力上的差距,史万宝真想不应对策略。
但是随着战事的进展,他发现唐军居然顶住了隋军的如潮攻势,原因不是唐军变强,而是隋军北路军始终没有使尽全力。
稍微一思索,史万宝立即明白北路隋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备河东城内的守军。
史万宝看得出隋军的顾虑,站得更高的李神通当然更看得更为清楚。
城外的战事一开始,李神通便死死的盯着战场,时刻等待着战局的变化,这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容不得半点留情。
当他发现北路隋军不敢尽力的时候,即已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迅速的权衡了起来。
出城?不出城?
这两个选择!
让李神通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倒八字型。
此时此刻,李神通与其说是关注战事,倒不如说是在进行做一个极为艰难的选择。
随时时间的流逝,战场上的激战已经进入白热化,激战一个多时辰后,双方皆已死伤数千人。
战场上尘土飞扬,黄尘弥漫天空,遮蔽阳光,使天日无色,鼓声、喊杀声声震四野。战争之惨烈使每个士兵都俨如在地狱断崖前挣扎,士兵的体力就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体力就在于平时的训练。
尽管双方都是精锐之师,但是近两个时辰的鏖战还是使每个士兵都变得筋疲力尽,都处于一种体力崩溃的边缘,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也在这个时候,一直引而不发的北路隋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也使得城外隋军变得芨芨可危。
李神通心急如焚,艰难的选择让他早已汗流浃背。
可是,当他目光掠过攻势渐弱的中路隋军,以及撤换下来的那名银甲大将时,目光一阵狂热。
那是北隋之首——杨侗!
只要把杨侗生擒亦或击毙——
隋军立即崩溃。
北隋将陷入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