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了国际形势,刘一民对山东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从现在起,用两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正规军和地方武装、民兵组织,为实现与日伪军在华北决战奠定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一民提出,政府工作方面,要将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刘一民的说法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打仗其实就是打粮食,有了粮食,不要说八路军了,就是山东的**也能坚持抗战。没有粮食,天天饿死人,还怎么坚持抗战?今年山东大旱,根据地没有出现历史上那种饥民成群结队外出谋生的现象,主要得益于推广一年两熟耕作法、减租减息和去年就着手的抗旱措施。明年如果持续干旱,根据地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因为部队规模在扩大,供养的学校、机关在增加,沦陷区老百姓也会不断涌进根据地,负担将大大加重。因此,粮食生产一刻都不能放松。在已经采取的措施的基础上,要加大部队屯垦力度,机关干部也要参加劳动,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落到实处。加大种子培育,大力推广高产耐寒作物,淘汰低产品种。加大土壤肥力改造,人类尿全部归田,战马、驮马粪便归田,还要提倡和推广沤制青肥、秸秆归田,用增加土壤肥力和良种培育来提高粮食产量。
讲完粮食生产,刘一民提出政府工作的第二个重点是抓好商业流通,只要有市场流通,就可以让物资自由交流。各根据地都要保护和发展集贸市场,让老百姓能够在交完公粮后,能够把土地出产换成钱,提高生活水平。
政府工作第三个重点,是发展根据地工业。刘一民讲,他到后勤基地去看了一下,同志们很有办法,军工厂房采取的伪装手段超出了他的想象,除了利用山洞外,建起的新厂房外表都进行了伪装,远远看去,和大山的颜色一致,日机根本不可能辨认出来。茫茫沂蒙山,有多少山坳、沟壑,完全可以利用山区掩护,发展小型工业,生产日用品。搞这些小工业项目,不要总想着让渤海银海出钱,让财政出钱、部队出钱,应该动员企业家、商人和老百姓自己投资办厂。政府加以引导、扶持就行了。
至于工业上的重点,刘一民讲了三个重点,一个是盐业。据刘一民讲,山东盐业曾经位居全国首位,战前有八大盐场,青岛、烟台还有精盐公司,精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日本人吃的盐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青岛、烟台。现在,烟台的精盐公司还在日本人控制中,青岛永裕精盐公司的设备早已被我军缴获。这些设备不能总是藏在山洞里,得拿出来使用。我们生产的盐,不仅要保证山东根据地使用,还要给冀南、冀中、山西根据地输出大部分,满足部队和民众需求。第二个重点是煤炭和钢铁。刘一民说,不要小看小炼铁炉子,只要能练出铁来,我们就能生产出好钢,可以造枪造炮。我们的炼钢设备和兵工厂的设备都是从美国买回来的,世界一流。由于鬼子轰炸,不能建大厂房,搞大工业生产。但是可以建小厂房,利用晚上生产。因此,要鼓励民间多创办小型炼铁厂,用小炼铁炉子扛起大军胜利的保障任务。第三个重点是日用品生产。刘一民举了个例子,说战前的时候大汶口满街都是榨油作坊,花生油香飘万里。这些榨油作坊,不需要建烟囱,不需要建大厂房,完全可以在根据地多建一些。刘一民又举了火柴的问题,说日本人用的火柴过去都是济南、青岛生产的,现在日军海空力量强大,我们就是攻占了青岛,还得退出来,守不住。但是我们可以封锁青岛、济南。小鬼子要封锁根据地,我们反过来要封锁日占区,让他们的工厂没有原料、市场上没有粮食。但是,封锁鬼子只是一方面,根据地人民自己也需要日用品,火柴虽小,却离不开。而且,我们生产的火柴、肥皂等日用品,也可以拿来与日本人、伪军做生意,去占领日占区市场,甚至销往日本,赚日元。
政府工作,刘一民讲的很长,主要是针对黎玉报告中的不足之处讲的。
讲到军事斗争的时候,刘一民说今后两年,将是华北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一方面,日军调整侵华政策后,会集中力量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会越来越残酷。另一方面,汪精卫已经在上海召开了伪国民党六大,加快了建立汉奸政府的步伐。一旦汪伪政权成立,以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和他的迷惑人的和平建国主张,肯定会出现一股投降潮。那些对抗战前景不看好的、心存与日本谈判幻想的、打仗打怕了的,都可能投奔汪精卫。在日本人支持下,汪精卫很可能建立一支数量庞大的伪军队伍。还可能出现伪军不打**、专打八路军、新四军的情况。第三个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反动政策,妄图限制我党发展。这一点,在山东体现的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山东我军实力远远超过苏鲁战区和沈鸿烈的山东省政府,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害怕一着不慎,被我军吃掉。特别是经过汤沟事件后,我们喊出了“搞摩擦者死”的口号,震慑了他们。但是,在苏皖地区、冀南地区、山西,情况就很复杂。给大家通报个情况,新四军江抗部队在江南经常和戴笠的